2016年,我本科毕业后进入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教育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栗洪武教授。2019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厦门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师大短短三载,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正如我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到那样:“三年很长,囊得下种种喜怒哀乐;三年亦很短,恍然一瞬间”。若说我在三年中有所成长、有所进步,首要感谢之人便是我的导师栗洪武教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引路人的关键角色。他秉持着“师徒如父子”的理念引导学生、关爱学生,用爱和关怀浇筑学生的心灵。每每想起读研过往,心中不免念师恩、感动丛生。
“师徒如父子”:导师的“师徒观”
“‘师徒如父子’而非父子,师徒关系高于父子关系,优于父子关系,重于父子关系。父子关系是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情感关系,而师徒关系是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理性关系。以血缘为基础的情感关系,是重情感而轻理性,在是非面前可以不讲道理;以情感为基础的理性关系,是理性重于情感,在是非面前以道理作为评价标准。”
这段节选自栗老师《孔子“师徒观”在当代研究生教育中的意义》一文的论述,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他对现代师生关系的看法。该文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10期,恰好是我入学之前。遗憾的是,我很久之后才注意并阅读到此文。论文开篇,他便指明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毕竟“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期望”。受孔子“师徒观”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所启发,他阐明当代研究生教育亦当如此,导师应起主导作用,关爱学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助学解困。该文不仅是栗老师多年指导研究生的总结,更为青年教师指导研究生提供了行动指南。
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这是树立在栗老师心中的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必须将“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同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己要勤奋好学,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他深情地讲到:在父母眼里再大的子女还是孩子,做父母的总是时刻牵挂着自己孩子的寒暖和温饱,乃至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导师面前再年长的弟子还是学生,所以作为导师就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在我短暂的三年硕士生涯中,与导师的交往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栗老师拳拳爱生之心。
“师徒如父子”观念下的育人实践
栗老师是学院老师们交口称赞的宽厚长者,对其他学生也是和煦如春风,常常听到其他专业的学生羡慕道,“你们导师人真好”,一些青年教师也由衷感叹“跟着栗老师读书真幸福”。是的,他是“别人家的导师”。认真品读,便知栗老师论文所写并非空洞论述,而是他多年实践心得的喷涌而出、水到渠成。这种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在指导着他的育人行为。在我们学生眼中,他就像是“行走的儒家经典”。是儒家君子“慎独”的典范,时时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箴言。
不由得想起2016年我报名教师资格证面试,因无教学经验,担心自己无法通过,烦闷之下给老师发了信息,询问老师能否给予指导。说实话,这并非导师的分内之事,也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大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栗老师竟专门留出时间,按照考试规范听我试讲,认真记录问题并反馈。在他多次抽空指导下,我才稍微有了些信心,最后竟顺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尽管后来,我并没有成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但这段经历,让我看到了导师对学生个人生活的关心。另一件让我深铭的事则是拍照。2017年冬,我们前往北京参加本专业学术年会,会议间隙学院参会师生拍了张合影,发现合影中没有我,上半场报告结束后,他又组织大家重新拍了一张合照,确保每位同学都在内。这或许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当事人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之后我每次参会拍合照也都仔细查看是否少人,默然形成一种习惯。
在学业指导上,栗老师更是尽心尽力。文科生没有教研室,他把自己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和空间更大的陕甘宁研究中心资料室都作为我们的学习园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每每我拿着一篇篇散沙似的论文请他指导,纵然忙得不可开交,他依旧深夜抽空不厌其烦地修改,不仅邮件必有回复,而且会在见面时给予更深层的指导。在我学位论文选题、写作、修改、定稿的过程中,老师花费了巨大心力,大至整体框架、小至斟酌用词,事无巨细地授业解惑。仅我一人,尚且如此细致,可想而知,对诸多硕、博弟子,老师要花费多少心血?他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着学生,让我们不自觉“思齐焉”,规范自身的言行。
毕业前夕,在工作和深造之间徘徊良久,我选择了考博。路途坎坷,结局难料,在我犹豫不决、失去希望之际,老师又一次站出来给予我指导、帮我重拾信心。甚至师门同学将办公室留给我一人学习,让我安心备考。在得知我入围复试、成绩尚可时,栗老师鼓励我全心准备面试。在我赶赴厦门参加复试的前一天,他还专门打电话慰问我。得知我被录取,他第一个发来祝贺……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爱生护生,做学生坚实的后盾。
“师徒如父子”实践下的育人成效
言传不可缺,身教价更高。实质上,栗老师的所言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学生们提起与老师之间的琐事,无不深感老师的温和宽厚,更觉应当在科研上用功努力,方不辜负老师的教导。2017年和2018年,我连续两年获得本专业学术年会的优秀论文奖,并多次获得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积学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研究生组三等奖等奖励。读研参与老师主持的两个国家级项目,从中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承担编著部分书目。老师主持课题,带领团队出版的系列研究丛书亦于2021年先后获得两项部省级大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老师的带领下,终是“采得百花成蜜”,前期的辛苦耕耘奠定了后期的水到渠成。
与老师的交往,让我感触甚深。我的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词《一路耕耘,一路深铭》发表于《中国研究生》2020年第6期,其中回忆了与导师交往的点滴岁月。后《中国研究生》邀请我为新生专刊撰稿,我写了《良好的导学关系如何经营》发表于2021年第8期,将自己在硕士期间与导师交往的所思、所感、所想汇聚成文。结尾处,我写到:须知,每一段好的关系,都非放任自流可得,而是用心经营的结果。几十年来,我的导师与已毕业的、在读的研究生之间都保持着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门弟子每回西安都要去看望恩师。成功的教育并非只用学术成绩来评价,师慈生敬,足以说明研究生育人的成功。育人的实质并不是知识教育,而是用心经营、育心育魂。